学会这 4 招,人人都可以打造爆款标题

十点数据 1年前 ⋅ 2396 阅读

很多人在写微信文章的时候内容写的很好,却怎么都爆不了,为什么呢?

缺少爆款标题

实际上从这4点入手,人人都能打造高颜值的爆款标题。

一、学会蹭知名度我在线下课里接触过很多对新媒体感兴趣的学员,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80%的学员都知道标题的重要性,但却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很多学员向我反馈:

标题固然重要,但只是锦上添花;

文章的质量更重要,有来回打磨标题的功夫,不如扎扎实实把内容做好。

其实,在我看来标题就是一扇门,门外面是用户,门里面的才是内容。你在标题上花的所有精力,基本上只有一个目的:让用户推开这扇门。

你在内容上花费再多精力,如果没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依然很难让用户推开门,看见你。

在明确了标题的重要性后,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打造爆款标题的第一个技巧:蹭知名度。

简单而言,所谓蹭知名度,就是借用知名度高的东西讲知名度低的东西。这个做法从古就。古代的说法比较文雅,叫“攀龙附凤”,通俗的说法叫“借名人上位”。

到了新媒体时代,我把它翻译成了4个字,称为“蹭知名度”。

而蹭知名度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首先是吸引眼球,自带流量;其次是权威性强,增加点击。

一个普通人说什么、做什么,大多数用户是不会关心的,而马云、雷军这样的名人有了新的动态,用户才有可能感兴趣。

大部分新媒体编辑都抱过或者都见过别人抱马云的大腿,朋友圈里几乎一直存在标题为“马云:××××”的文章。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马云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深谙此道的人。马云在1995年的时候,经常说:

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比尔·盖茨说的,而是马云说的。

但马云那时候的知名度还很低,也不够权威,没有人会相信他说的话。所以马云就非常聪明地把这句话改成了“比尔·盖茨说”。虽然马云的这个方法属于“标题党”的范畴,但也证明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处。

在我看来,蹭知名度的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

1.知名人物

如果你的文章内容主题包含一些知名人物,或者与知名人物相关,那么可 以将这些知名人物的名字放在标题中。

名人就是眼球聚集器,这是吸引用户最简单、直接、好用的方法。

比如:商务范:《杨幂换了90多套衣服,还是不像女boss》。

拾遗:《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年糕妈妈:《离婚了孩子就毁了?看看王菲和李亚鹏他们家!》。

年糕妈妈:《孙俪、姚晨都这样带孩子玩,一看就想点赞!》。

很明显,当这些文章的标题得到了知名人物的加持,人们就会有更多点击阅读的兴趣。

2.权威头衔

我们在创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笔下的这个人物虽然很强大、很权威,但是却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

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上他们的头衔,比如公司、机构、组织中的权威头衔。

因为大家对这些头衔的认同度都比较高,很吸引眼球。

《曹菲:为何我工作十年,内心仍无比恐慌?》。

《卡兰尼克:我始终保有一份热情,即使输,也热爱》。

第一个标题,曹菲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但是大部分用户却并不知道这个人。所以我们将他的头衔“腾讯产品总监”加在前面,大家就会一目了然,并生出阅读的兴趣。

所以我们将它改成《腾讯产品总监曹菲:为何我工作十年,内心仍无比恐慌?》。

第二个标题同样如此,卡兰尼克是优步创始人,其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知名度却不够。

所以我们要改成《优步创始人清华演讲:我始终保有一份热情,即使输,也热爱》。

3.权威机构

权威机构不仅知名度高,其官方性和权威性也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从而使用户产生阅读欲望。

创业邦:《清华学霸创业4年估值200亿!徐小平投资生涯最大败笔,就是错过了他!》。

这个标题特意用了“清华”这两个字。

金错刀:《16年前他被人民日报称为悲剧人物,如今他一手缔造5000亿帝国》。

这个标题特意用了“人民日报”这四个字。

4.热点事件

热点永远占据最大的流量,当出现大的热点之日,也就是众公众号摩拳擦掌之时。

比如:年糕妈妈:《10个全职妈妈的前半生,还真不是罗子君那样》,这篇文章蹭的就是曾经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的知名度和热度。

新世相:《差点忘了林肯公园,差点忘了年少的我》,这篇文章蹭的是林肯公园乐队主唱上吊自杀的热度。

咪蒙:《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队离婚》,这篇文章蹭的是节日热点。几乎所有的重要节日都是热点,我们都可以去蹭、去追热点,比如中秋节、国庆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

最后我认为,普通的编辑往往是从文章的内容中找到提升自己文章阅读点击量的信息,而真正的高手却是在任何内容中,都能“请”高知名度人物、事件站台。

我在《雷军没瞧上,他50万开干,做出百亿市值的公司!上市前差点贱卖给马云!》这篇文章中,写的是暴风影音的冯鑫。但是,因为冯鑫的知名度不够,如果直接在标题中出现,可能效果并不会太好。

所以我就研究了冯鑫的创业经历,发现他和很多巨头都能扯上关系,然后我从中选取了相对知名度最高的雷军、马云放在标题中。

再比如我的另一篇文章《北京活得最通透的大学教授演讲:你活着,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这篇文章以中央财经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树勇的演讲为引,介绍我围绕着演讲阐述的种种思考。

虽然刘树勇教授见解独到,但知名度太低,无法像别的牛人那样吸引眼球。

所以我放弃用刘树勇教授的名字做题目,改用“北京活得最通透的大学教授”,“北京”和“大学教授”这两个词显然更有知名度,再加上一个尖锐醒目的观点,来吸引大家的点击。

二、巧用数字在如今无数公众号、文章铺天盖地来临之际,很多标题、内容都会被人们忽略,因为如今的用户每天要接受太多的信息、内容。所以,想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我们的标题就一定要醒目、一目了然,我在这里就向大家展示一下数字的魔力。

首先,数字有以下三大优势。

1.辨识度高

数字能迅速锁定用户注意力,文章展示在朋友圈的时候尤其明显,很有辨识度。

比如:创业邦:《68岁老干妈,身价70亿,开劳斯莱斯,政府送AA8888牌照,她才是中国最任性的女神》。

创业邦:《坑了170名员工,败光500万,CEO跑了,这只是创业公司倒闭潮中的一个样本!》。

深夜发媸:《2017年最难买的10支口红,我赌你一支都买不到》。

2.明确预期

现在用户的集中阅读时间越来越短,数字能给人基本的预期,能够说明文章架构和重点。

比如:

脑洞运营:《这是一份可以让你从月薪3k到30k的运营资料包》。

毒舌科技:《任正非新闻联播讲话:48秒、230个字,却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

咪蒙:《注意,如何年薪30万的知识点来了》。。

3.具体直观

运用数字可以更直接地传递信息,让用户更直观、更快速地了解你想传递的内容。并且,据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对数字更加敏感,数字自带吸睛的功能。“创业邦”的《张一鸣10年面试过2000人:混得好的年轻人都有这5种特质》(原标题:《张一鸣:混得好的年轻人都有这5种特质》)。

“差评”的《能用5秒解决的事情,干吗要花3分钟?!》。“咪蒙”的《做到这6点,老板才会乖乖给你加薪》。

在明确了数字的优势后,我们究竟该用哪些数字?又该运用怎样的技巧呢?

我总结出了以下4类:

人物的年龄数字人物的年龄数字出现在标题中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但并不是只要是年龄数字就能够吸引用户。

我总结出一个独家套路:年龄小的就是年轻有为,年龄大的就是老当益壮,年龄不大不小的就去找其他角度。

《1998年的妹子创业,5个投资大佬争抢,融资1500万,90后大叔大妈咋想?》——年轻有为。

《56岁才创业,如今利润却是华为的1.5倍,他是个让对手发抖的人!》——老当益壮。

《17岁他说要把海洋清洗干净,没人相信,21岁他做到了!》——年轻有为。

《褚时健:年轻人太急了,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老当益壮。

表示时间的数字

关于时间的数字也不是每一个标题都适用,与人物年龄数字一样,我为大家总结出了一个独家套路:

耗时长的就是厚积薄发、匠人精神。耗时短的就是天赋异禀、发展迅速。

比如:《1分钟卖出30000件衣服,老板比比尔·盖茨还有钱,他靠一个字颠覆了整个零售业!》——发展迅速。

《4年350亿美元的背后,滴滴是这样干掉30家竞争对手的!》——发展迅速。

《这个日本匠人捏了40年的面团,结果连马卡龙大师都飞过半个地球来请教》——工匠精神。

《因为妻子的一句话,他在9平方米的拉面店待了46年,有人为了吃上一碗面,竟然等了9个小时》——工匠精神。

与金钱有关的数字没有人不想多挣钱,也没有人会嫌赚的钱太多。

只要看到关于钱的数字,大部分人都会感兴趣。常用的与钱有关的数字包括:收入、身价、价格、估值、融资额等。

《月薪3000与月薪3万的文案,差别究竟在哪里?》——收入。

《煎饼摊大妈: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收入。

《错失1800万融资之后,他用900元挽救了公司》——融资额。《400 块的洗面奶,居然还不如20块的好用》——价格。

数字替代形容词

其实只要你愿意,绝大部分的东西都能用数字来表达或者强化,而且通常比用形容词更好。

因为形容词只是一种较为模糊的表达方式,而数字则是直观、具体、有辨识度的表达方式。比如穷和富、胖和瘦、高和矮、大和小、长和短、快和慢、远和近,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去进行具体诠释。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进行对比:

形容词:在《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怎样一种体验》中,“很多”是一个形容词。

数字:在《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20套房是怎样一种体验》中,“20”这个数字让用户对“很多”的概念产生了直观的认知。

形容词:在《如何快速卖掉你的房子?》中,“快速”是一个形容词。

数字:在《如何在24小时内卖掉你的房子?》中,用“24小时”来具体化“快速”。以上就是在标题中使用数字最常见的4种方法。

你每次写完文章后,都应该将文章通读一遍,将所有带有数字的信息点提取出来,看看哪些数字更能吸引用户,更能让用户阅读后感到震撼,然后将这些数字放在标题中。

三、引发用户共鸣

新媒体时代的写作,都是互动式写作。在传统媒体时代,写作是表达,而在新媒体时代写作更应该是沟通。

如果你的文章和用户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无论你写得如何精彩,用户也不会去看。

所以,我们在起标题的时候要引发用户共鸣,也就是增加代入感,让用户能感受到“文章与我有关”,或者是“对我有用”。

依照这一逻辑,我帮大家总结出了引发用户共鸣的4种方法。

通过这4种方法,就能让用户在第一眼看到标题的时候,感觉到这篇文章是写给“我”的,是与“我”有关的,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文章的点击率和阅读率。

1.身份标签

每个人都不能摆脱标签。比如你是一名新媒体编辑、你是处女座、你是个90后、你是某个明星的粉丝、你特别能吃辣、你喜欢宅在家里等。这些,其实都是你的标签。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标签,并且人们通常会根据这些标签,自动地把自己归类到一个圈子里。

所以,只要我们的标题中提到了这个标签,相应的用户就会觉得这篇文章和自己有关。比如:“陈茂源星座”的《我想了解狮子座》中,标签是狮子座。“姜茶茶”的《10万广告人总结出的甲方黑名单:服务完他们,半条命都没了!》中,标签是乙方。

“年糕妈妈”的《真正厉害的家长,都是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中,标 签是家长。“乐纯的伙伴们”的《拯救上班族!一款可以嚼着吃的酸奶》中,标签是上班族。

2.情感共鸣

这一种方法和标签法道理相同,我们可以用几种情感来让用户感同身受。当用户看到这样的标题会觉得:我就是这样想的,你跟我想的一样。这种标题的文章是用户非常喜欢转发分享的,因为他能够借你的文章来表达自我、表达观点。

比如:插坐学院:《玩命工作,就是年轻时最好的生活》。粥左罗:《哪有什么社交恐惧症,你还不是因为丑、穷、笨、混得差》。咪蒙:《我借钱给你,我有错吗?》。

年糕妈妈:《谁说妈妈不能有脾气?我又不是忍者神龟!》。拾遗:《你未必是人好,你只是没机会放荡》。Spenser:《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

3.展示阅读回报

这种标题会让用户一看到就觉得:我看了这篇文章能有这样的回报。或者,即使这篇文章对用户本身没有太大帮助,但这样的标题也会让他觉得对别人有用,继而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中。

比如:黑马公社:《手机去除图片水印,如此简单强大我也是震惊了》。

咪蒙:《做到这6点,老板才会乖乖给你加薪》。脑洞运营:《这是一份可以让你很牛很牛的运营工具包》。脑洞运营:《有了它,你可以2分钟搞定一张海报》。

4.描绘场景

场景是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能给用户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用户一看到此类标题,就能在脑海中自动生成画面,标题描绘的场景会与用户脑海中本来存在的相似场景产生共振,自然倍受用户青睐。比如:咪蒙:《剪完头发,我被自己丑哭了》。果壳网:《明天就开学了,书本文具还没准备好怎么办?急!在线等!》。

果壳网:《为什么女厕所总是排长队?以及,怎么办?》。年糕妈妈:《坐了个月子,我吃了一头猪、十只鸡、三百个鸡蛋……》。

我们写完一篇文章后,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问: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用什么身份标签比较好?

第二问:我写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可以引发哪些用户的共鸣?

第三问:用户读了我这篇文章能有哪些收获?

第四问:文章里有哪些比较典型的场景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是否要通过描绘这个场景来增加用户的代入感?

用这个思路逐步分析,并将最后提炼出的结果放在标题中,一个优质的标题便就此诞生。四、戳中用户痛点什么是痛点?痛点就是一切阻碍你变得更好的东西,是需要解决却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比如迷茫、焦虑;也可能是工作过程中的,比如升职慢、加薪少、公司没潜力;抑或是生活中的,比如婚姻困境、朋友关系处理得很糟糕,等等。

用户一看到这样的标题,就会感觉到扎心、感觉到痛。

既然是阻碍人变得更好的事情,不妨将之理解为弱点。虽然每个人都有弱点,但也都有一颗向好之心。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弱点做斗争的过程,在标题中明确点出人的弱点,能够让用户一看就感觉到痛,自然就会忍不住点开看。有部较为出名的电影叫《七宗罪》,很多人都曾看过。

七宗罪来源于天主教教义,“宗”的意思是来源、根源,正确的提法应是“七罪宗”:分别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和暴食。人类所有缺点的根源,不外乎这七宗罪。

既然如此,新媒体文章标题当然也可以按照这7个维度展开。

1.傲慢

傲慢的本质是优越感。其实,朋友圈里“晒”的所有东西,都是在表现自己的优越感。无论是晒脸、晒腿、晒旅行、晒美食、晒女朋友,还是晒加班,本质上都是在晒他的优越感。

晒优越感也是很多人发朋友圈的动力之一。优越感包括优越、自恋、虚荣、炫耀、成就等。利用好这一点的文章有很多,比如:咪蒙:《我一个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结婚?》。

年糕妈妈:《新年这样带孩子出门,回头率800%》。Look:《口红很贵吗?你为什么不能自己买?》。

改变自己:《为什么越没本事的人自尊心越强》。

2.嫉妒

嫉妒这个词中包含了不满、吐槽、比较、攀比、虚荣等情绪,大家看到这样的标题通常会想:竟然可以这样?为什么我没做到?我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比如:插坐学院:《你做新媒体几年了?工资过万了吗?》。

咪蒙:《那个150cm的矮同学,现在年薪百万了》。

咪蒙:《她凭什么才毕业2年,就升职3次,月薪从4000到4万?》。

3.暴怒

有句古话叫作“喜怒不形于色”,而现在生活中,大家的普遍做法是“喜形于色,而怒不形于色”。

也就是说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的愤怒,一般都会在考量到社交关系的维系需求后不直接表达,但这些不好的情绪也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

很多公众号文章正是充当了这个出口,用户借转发你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愤怒等情绪。

比如:咪蒙:《别再让我给你的娃投票了!!!》。

咪蒙:《我借钱给你,我有错吗?!》。

年糕妈妈:《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我借钱给你,我有错吗?!》。

年糕妈妈:《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4.懒惰懒惰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少干多得、少付出多回报、少投资多收益、少工作 多赚钱等思维的集合。

针对这一人性弱点,我们的文章标题可以像以下这样:

插坐学院:《阅读量10万+的标题怎么取?14种模板直接套用(先收藏)》。

电影铺子:《12分钟带你看完90万字的《三体》,狂炫酷帅吊(屌)炸天!》。

i烘焙:《3分钟就能搞定的日式便当神作,慵懒的假期早餐赶紧做起来》。

5.贪婪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希望占有更多。

涉及免费的、打折的、低投入高回报等信息往往能吸引用户点击。

比如:插坐学院:《1个好创意,可以帮你省掉30000块的文案(这里有22个)》。

咪蒙:《我有10个职场经验,价值100万,但今天免费》。剽悍一只猫:《工作忙成狗,如何一年搞定365本书,打败99%的同龄人?》。

十点读书会:《养成这个习惯,你的增值速度提升10倍》。

6.色欲

食色性也,但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性”并非是性和色,而是与性和色有关的字词本身就有眼球聚集器的作用。

由于尺度偏大,就不具体举例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摸索或者和我联系。

7.暴食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可是头等大事,很少人能够抵抗来自美食的诱惑。因此,在起标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为“吃”正名,让大家觉得热爱美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会吃的人才懂得生活。

比如:

咪蒙:《这里有50份零食大大大大大大礼包,要送给你》。

咪蒙:《好吃到让我疯狂爱上北京的30家外卖》。

艾格吃饱了:《淘宝上有哪些好吃的飞禽?》。

日食记:《谁发明了这么好吃的土豆做法?》。

美食台:《做好口水鸡,三步就搞定!》。

利用用户痛点取标题的方法非常实用,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合每一种标题。

我们要熟练掌握,然后在具体的实践中巧妙地匹配,选择最恰当的那一个标题。

全部评论: 0

    我有话说: